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了解2010-2019年广州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状况及时空分布特征。方法 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HFRS报告数据和调查资料为基础,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运用OpenGeoDa 1.2.0软件进行全局空间自相关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SatScan 9.6软件进行时空热点区域探测,ArcGIS 10.2软件绘制地图进行可视化呈现。结果 2010-2019年广州市共报告HFRS病例1 298例,死亡3例,年均报告发病率0.99/10万;21~50岁年龄组发病数占总数的70.88%,男女性发病比为2.98∶1,病例较多的职业为家务或待业(占31.28%)、商业服务(占17.33%);呈明显的冬、春两季发病高峰,春、冬两季各占全年发病数的33.74%和26.35%;各区每年均有病例报告,海珠区近10年共报告407例,占全市病例数的31.36%,年均发病率2.52/10万,病例数与年均发病率均居广州市首位。聚集性区域探测显示广州市HFRS发病存在时空聚集性,聚集区域主要集中在海珠区的万亩果园和海珠湖湿地公园所在区域以及紧邻中心城区的城中村,对数似然比值为44.08(均P<0.001)。结论 2010-2019年广州市HFRS存在流行和聚集情况,冬、春两季高发,从事家务、待业和商业服务的男性青壮年为主要发病人群,移民多、卫生环境差的城乡结合部以及海珠区的万亩果园和海珠湖湿地公园是重点防控区域,应针对重点人群和地区制定防控措施,遏制HFRS疫情上升和扩散。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广州市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MSM人群HIV感染者(MSM感染者)耐药株流行状况。方法 收集2008-2015年新确证HIV-1抗体阳性、现住址为广州市、传播途径为男男性行为传播、确证时未接受过抗病毒治疗的MSM感染者血清样本,提取HIV-1 RNA,采用巢式PCR法扩增HIV-1 pol区全部蛋白酶(PR)和部分反转录酶(RT)基因片段,测序后提交到美国斯坦福大学HIV耐药数据库进行耐药分析。结果 2 283例MSM感染者中,共有1 986例血清样本成功获得pol区基因片段,年龄16~84(30.18±8.24)岁;未婚者占74.17%(1 473/1 986);汉族占90.64%(1 800/1 986);大专及以上占49.65%(986/1 986),高中及中专占27.14%(539/1 986),初中及以下占20.89%(415/1 986)。HIV-1亚型以CRF07_BC和CRF01_AE为主,分别为38.22%(759/1 986)和34.49%(685/1 986)。总耐药率为3.32%(66/1 986),对蛋白酶抑制剂(PIs)耐药率为1.36%(27/1 986)),对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耐药率为0.65%(13/1 986),对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s)耐药率为1.61%(32/1 986)。B亚型对3类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CRF55_01B对NNRTIs耐药率高于其他亚型。B亚型对司他夫定(D4T)、依非韦仑(EFV)、奈韦拉平(NVP)的耐药率最高,均为4.17%(5/120);其次是那非那韦(NFV)、齐多夫定(AZT)、利匹韦林(RPV),均为3.33%(4/120)。CRF55_01B对EFV、NVP的耐药率最高,均为5.50%(16/291);其次是依曲韦林(ETR)、RPV,均为5.15%(15/291)。结论 广州市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MSM感染者耐药率处于低水平,现有抗病毒药物在总体上仍是有效的。但B亚型和CRF55_01B亚型耐药率相对较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广州市孕产妇人群艾滋病病毒1型(HIV-1)亚型和耐药情况。 方法 收集广州市2009 — 2014年孕产妇人群HIV-1抗体阳性样本,扩增蛋白酶(PR)和反转录酶(RT)基因序列,测序后构建系统进化树确定亚型,并与斯坦福大学HIV耐药数据库比对进行耐药分析。 结果 成功获得178份基因片段,其中10份为外籍病例;中国籍病例以CRF01_AE [42.86%(72/168)] 和CRF07_BC [31.55%(53/168)]为主,外籍病例以C和CRF01_AE为主,各占30.00%(3/10)。 中、外籍病例的亚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样本总体耐药突变率为12.36%(22/178),低度以上耐药率为5.62%(10/178),蛋白酶抑制剂(PIs)、核苷酸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和非核苷酸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s)耐药率分别为2.81%(5/178)、1.12%(2/178)和2.25%(4/178)。 耐药突变率最高的亚型为C亚型[50.00%(3/6)]。 5例外籍病例携带耐药突变,其中3例为耐药病例。 3.37%(6/178)样本被预测对单类药物呈高度耐药,未发现对多类药物呈高度耐药的样本。 结论 广州市HIV感染的孕产妇人群中有12种病毒亚型,以CRF01_AE和CRF07_BC为主,耐药突变率及耐药率低,但存在PIs或NRTIs或NNRTIs的高度耐药毒株且外籍病例具有较高耐药突变率和耐药率。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了解广州市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注射吸毒人群(IDU)HIV-1感染者耐药株流行情况。方法 收集2008-2015年新确证HIV-1抗体阳性、现住址为广州市、传播途径为注射吸毒、确证时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IDU HIV-1感染者的血清样本,提取HIV-1 RNA,采用巢式PCR法扩增pol区蛋白酶(PR)基因全序列与反转录酶(RT)基因部分序列并测序后,提交到美国斯坦福大学HIV耐药数据库做耐药分析。结果 518例HIV感染者中,有407例(78.57%)血清样本成功获得pol区基因片段。年龄18~64(37.44±8.14)岁,男性占89.68%(365/407),汉族占89.93%(366/407),未婚者占55.28%(225/407),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为主(83.78%,341/407)。HIV-1亚型以CRF07_BC为主(47.18%,192/407),CRF01_AE占23.83%(97/407)和CRF08_BC占22.85%(93/407),其他亚型占6.14%(25/407)。总耐药率为3.44%(14/407),蛋白酶抑制剂耐药率为1.47%(6/407),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耐药率为0.25%(1/407),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耐药率为1.72%(7/407)。突变发生率为12.29%(50/407),蛋白酶区和核苷类反转录酶区未检出主要耐药突变,非核苷类反转录酶区中V179E突变率更高的是其他亚型和CRF07_BC亚型,其他亚型中的CRF55_01B亚型8例全部发生此突变;E138A突变率最高的是CRF08_BC亚型,为3.23%。有2例病例对NNRTIs的4种药物全都耐药。结论 2008-2015年广州市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IDU HIV-1感染者的耐药率处于较低水平,大多数IDU HIV-1感染者对现有抗病毒治疗药物敏感。应加强IDU HIV-1感染者的耐药监测,控制耐药性毒株多重、交叉耐药的流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广州市儿童肺结核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制定科学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06—2020年广州市0~14岁儿童肺结核发病报告数据,分析疾病的三间分布,同时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进行发病率趋势分析。结果 共报告0~14岁儿童肺结核1 397例,占全人口肺结核报告发病例数的0.66%,报告发病率由2006年的7.31/10万降至2020年的2.90/10万,总体呈下降趋势,年均下降3.90%(AAPC=-3.90,95%CI:-5.64~-2.13),男性年均下降速度(AAPC=-4.74,95%CI:-6.77~-2.66,P<0.01)较女性年均下降速度(AAPC=-2.86,95%CI:-4.78~-0.91,P<0.01)更快;城区儿童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年均下降4.14%(AAPC=-4.14,95%CI:-5.99~-2.24,P<0.01),农村儿童发病率无明显变化趋势(β=-0.02,t=1.00,P=0.34),但总体报告发生率略低于城区儿童;0~2岁组和10~14岁组儿童肺结核报告发生率相对较高,除10~14岁组儿童肺结核报告发病率无明显变化趋势外,其他年龄组儿童均呈下降趋势。结论 广州市0~14岁儿童肺结核报告发生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农村儿童以及10~14岁组儿童下降趋势不明显,需重点加强此类儿童结核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2008-2015年广州市MSM人群HIV-1感染者(MSM感染者)HIV-1亚型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8-2015年确证的HIV-1感染者、男男性行为途径感染、现住址为广州市。收集血清样本提取HIV-1 RNA,采用巢式 PCR法扩增HIV-1 pol区基因片段,测序后构建系统进化树,确定HIV-1亚型,比较不同年份和不同特征样本的HIV-1亚型分布。结果 从2 473份血清样本中成功获得2 210份样本的pol区基因片段。2 210份样本人群的年龄(30.19±8.22)岁;未婚者占73.39%;汉族占90.81%。独特重组形式(URFs)亚型在职业为农民及农民工的构成比高于其他职业者(P=0.017,99%CI:0.014~0.020),URFs亚型在多性伴者的构成比高于非多性伴者( χ2=5.733,P=0.017)。HIV-1亚型分布以CRF07_BC(38.10%)和CRF01_AE(34.84%)为主,其次为CRF55_01B(14.62%)、B(6.06%)、URFs(3.58%)、CRF59_01B(2.17%)和其他亚型(0.63%)。B、CRF07_BC、CRF55_01B和URFs亚型在2008-2015年的各年份构成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P=0.000,99%CI:0.000~0.000;CRF07_BC:χ2=14.965,P=0.036;CRF55_01B:χ2=18.161,P=0.011;URFs:P=0.001,99%CI:0.000~0.001),其中B亚型的构成比呈逐年下降趋势(P=0.000,99%CI:0.000~0.000),URFs亚型的构成比呈逐年上升趋势(P=0.000,99%CI:0.000~0.000)。结论 2008-2015年广州市MSM感染者HIV-1亚型分布表现为CRF07_BC和CRF01_AE为主、多个亚型共存的特点。URFs亚型的构成比呈上升趋势提示HIV-1在MSM感染者中在不断发生重组。应针对MSM感染者农民及农民工、多性伴者加强干预。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了解2008-2015年广州市注射吸毒人群HIV感染者(IDU感染者)HIV-1亚型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8-2015年确证的HIV-1感染者、注射吸毒途径感染、现住址为广州市。收集血清样本提取HIV-1 RNA,采用巢式PCR法扩增HIV-1 pol区基因片段,测序后构建系统进化树,确定HIV-1亚型,比较不同年份和不同特征样本的HIV-1亚型分布。结果 从517份血清样本中成功获得437份样本的pol区基因片段。437份样本的年龄(37.37±8.17)岁;外省户籍者占51.5%(225/437),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户籍(广西籍)居多(54.2%,122/225)。HIV-1亚型分布以CRF07_BC(46.5%)、CRF01_AE(24.3%)和CRF08_BC(23.3%)为主。CRF07_BC和CRF08_BC在2008-2015年各年份构成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RF07_BC:趋势χ2=19.703,P=0.006;CRF08_BC:趋势χ2=25.718,P=0.001),其中CRF07_BC的构成比呈下降趋势(趋势χ2=15.139,P=0.000),CRF08_BC的构成比呈上升趋势(趋势χ2=22.577,P=0.000)。广西籍IDU感染者中CRF08_BC亚型的构成比较高(蒙特卡罗模拟精确概率P=0.000,99% CI:0.000~0.000)。结论 2008-2015年广州市IDU感染者HIV-1亚型分布以CRF07_BC、CRF01_AE和CRF08_BC为主、多个亚型共存,CRF08_BC亚型的构成比呈上升趋势的特点。提示广西籍IDU感染者是广州市艾滋病防治重点人群,应加强干预。  相似文献   
10.
小月龄婴儿母传麻疹抗体水平动态变化的纵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小月龄婴儿母传麻疹抗体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减少其感染麻疹病毒的免疫策略。方法 采集2013年7月至2014年4月在广州市某妇幼保健院分娩的母亲及其新生儿出生时(0)、3、5和7月龄血清,采用ELISA检测麻疹IgG抗体,分析母传麻疹抗体水平。结果 共纳入689名母亲及691名新生儿(其中双胞胎2对)。母亲血清麻疹抗体浓度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13.8 mIU/ml和81.6%,新生儿分别为732.8 mIU/ml和87.3%。新生儿血清麻疹抗体水平与其母亲的血清麻疹抗体水平呈正相关(r=0.9175,P<0.001)。婴儿自出生后体内的麻疹抗体水平在3月龄时迅速下降,至7月龄时基本转为阴性。低、中抗体水平组婴儿在3月龄时抗体水平均已转为阴性,而高抗体水平组的婴儿在5月龄时抗体水平仍为阳性。结论 不同免疫状态母亲的婴儿其母传麻疹抗体水平在8月龄前已基本无法保护婴儿免于感染麻疹,建议适当调整婴儿麻疹疫苗初免月龄,并提高育龄期妇女麻疹抗体水平,以减少小月龄婴儿麻疹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